(一)褐家鼠
褐家鼠是鼠科中體型較大的一種家棲鼠。體粗壯結實,尾長達體長的三分之一還多,被毛稀疏,環狀鱗清晰可見。頭小吻短,耳短小而厚,向前翻不到眼,后足較粗大。
褐家鼠雌鼠乳頭6對,腹部1對,鼠蹊部3對。體背毛多數呈棕褐色或灰褐色,毛基深灰色,毛尖染棕色,頭部和背中央毛色較深,并雜的部份全黑色的長毛。體側毛色略淺,腹面毛基部深灰色,毛尖淺灰,略染污黃色。尾部具的鱗狀環節,幼鼠毛色較深,為黑褐色,比較細軟,體毛因年齡、棲息環境而異。
頭骨粗大眶上嵴發達,與顳嵴相連向后伸延至鱗骨,左右兩側顳嵴近于平行。間頂骨寬度幾乎與左右頂骨寬度相等,這是區別褐家鼠的明顯特征之一。上臼齒具有三縱列齒突,齒列長7~8mm,第一、二上臼齒之后不具發達的齒突,臼齒的咀嚼面呈三橫嵴。
(二)黃胸鼠
黃胸鼠是鼠科中體型較大的鼠,體型與褐家鼠相似,體軀細長,尾比褐家鼠的細而長,超過體長。體長130~150mm,體重75~200g,尾長等于或大于體長。耳長而薄,向前拉能蓋住眼部。后足細長,長于30mm。 雌性乳頭5對,胸部2對,腹部3對。體背棕褐色,并雜有黑色,毛基深灰色。前足背中央有一明顯的暗灰褐色斑,是鑒別黃胸鼠,特別是在南方與黃毛鼠相區別的重要形態特征。尾部鱗片發達,呈環狀,細毛較長。
頭骨比褐家鼠的較小,吻部較短,門齒孔較大,鼻骨較長,眶上嵴發達。第一上臼齒齒冠前緣有一條帶狀的隆起,臼齒咀嚼面有三橫嵴,第二上臼齒和第三上臼齒咀嚼面第一列橫嵴退化,僅余一個內側齒突,第二和三橫嵴在第二上臼齒沿明顯,第三上臼齒則已愈合,呈“C”形。
(三)小家鼠
小家鼠體形小,體長60~100mm,尾長短于體長或等體長,體重9~20g。頭較小,吻短,耳園形,約11~14mm,明顯地露出毛被外。四肢細弱,后足較短,僅略大于耳長,不足19mm。
雌鼠乳頭5 對。毛色隨季節、環境變異較大。體背毛呈棕灰,灰褐或暗褐色,毛基部黑色,腹面白色、灰白色或白黃色;尾兩色,背面較深,為暗褐色,腹面稍淺,呈沙黃色,四足背面呈暗褐色或污白色。
頭骨略細長,吻部短,腦顱低平,額骨微向上拱。門齒孔較長,其后緣超過第一上臼齒前緣的聯接線。無眶上脊和顳脊。聽咆小,且較扁平。上頜門齒的后緣有一極明顯的缺刻,為其分類鑒定的主要特征。上頜門齒咀嚼面具三縱列丘狀齒突,第一臼齒甚大,其齒冠長約等于第二與第三上臼齒齒冠之和。
二、鼠的危害
鼠種 | 傳染疾病 | 滋生環境 |
小家鼠 | 流行性出血熱 | 倉庫、廚房、 |
褐家鼠 | 黑熱病、森林腦炎等 | 下水道 |
黃胸鼠 | 地方性斑疹傷寒 | 地板下、 |
◆我國鼠類有黃胸鼠、褐家鼠、小家鼠,鼠能攜帶多種細菌,鼠還會咬壞家具、衣物、書籍、損壞建筑物、咬斷電線造成停電、火災等在“四害”中危害最為嚴重 。鼠類一般早春繁殖,春末夏初形成第一個高峰,夏末秋初又有大量雌體繁殖,形成第二高峰 |
三、滅鼠技術方案
三、滅鼠技術方案
滅鼠分為以下四個方案:
1、化學滅鼠法:又稱藥物滅鼠法,是應用最廣、效果最好的一種滅鼠方法。藥物滅鼠又可分為腸毒物滅鼠和熏蒸滅鼠。作為滅鼠所用的腸道滅鼠藥,主要是有機化合物,其次是無機化合物和野生植物及其提取物。胃腸道滅鼠藥要求對鼠有較好的適口性,不會拒食,毒力適當。由它為主制成各種毒餌,效果好,用法簡便,用量大。其次是毒水、毒粉、毒膠、毒沫等。熏蒸滅鼠,如磷化鋁、氯化苦可用于倉庫、輪船熏蒸滅鼠。
2、物理學滅鼠法:又稱器械滅鼠法,應用較久,應用方式也較多。它不僅包括各種專用捕鼠器,如鼠夾、鼠籠,也包括壓、卡、關、夾、翻、灌、挖、粘和槍擊等。物理學滅鼠也講究一定的的科學技術,如安放鼠籠(夾)要放在鼠洞口,應與鼠洞有一定距離,有時用些偽裝,可以提高捕殺率;鼠籠上的誘餌要新鮮,應是鼠類愛吃的食物。一般第一個晚上老鼠不易上籠因有“新物反應”,二或三天后上籠率會提高。
3、生態學滅鼠:也就是通過改良環境,包括防鼠建筑、斷絕鼠糧、農田改造、搞好室內外環境衛生、清除鼠類隱蔽處所等,也就是控制、改造、破壞有利于鼠類生存的生活環境和條件,使鼠類不能在那些地方生存和繁衍。生態學滅鼠是綜合鼠害防治中很重要的一環。
4、環境滅鼠:老鼠需要水、食物以及隱蔽的棲息條件,才能生存和繁殖。因此,創造一個不適宜其生存的環境,就能使一個地方的鼠量大大下降,并能使滅鼠成果容易得到鞏固。所以我們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、清除住宅周圍的雜草、隨意堆放的物品, 斷絕老鼠的食物:鼠的食物不僅包括人的食物,還包括飼料、垃圾、食品行業的下腳料、糞便等,這些東西要存放在加蓋的而且沒有縫隙的容器內,使老鼠得不到食物而被動地去吃投放的毒餌,以達到消滅老鼠的目的。
※ 滅鼠的國家標準
不同類型的外環境累計2000米,鼠跡不超過5處。